-
股票配资网平台网址 花城“扩容”:借绿生金积淀“发展潜绩” | 跨国调研 再看广州
发布日期:2025-01-23 00:54 点击次数:66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招股书显示,惠程科技的IPO前投资者包括Ocean Serene(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4.5%)、Paramount Fortune(持股3.5%)和Prestige Leader(持股3%)。
19世纪末,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·霍华德出版的《明日的花园城市》,首次提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形式——“花园城市”。他认为,城市规划应注重园林绿化的建设,城市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共存。
半个多世纪后,在大洋另一端,霍华德的想法在东方大陆得到回响。
早期,新加坡尚未大面积填海,土地资源十分有限,自然资源同样缺乏,靠什么吸引外资,如何发展经济“活下去”?必须走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。
1963年6月,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在花拉路交通圈中种下一棵黄牛木。当时恰逢干旱期,植树不仅象征为新加坡祈求雨水驱走干旱,更是全国植树运动的开端,“花园城市”绿化计划的开始。
这场绿化运动推动近60年。整洁的街道,繁茂的绿化,使新加坡成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,如今全国树荫覆盖率已达75%,“花园城市”成为这个亚洲国家的重要标志。
在城市名誉度上,广州同样素有“花城”之称,去年提出建设“活力公园城市”目标愿景。花城“扩容”,不仅仅是绿化面积数量上的增长,更是通过做优环境功能反哺城市招商引资、招财引智,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经济动能。
广州素有“花城”美誉,致力建设“活力公园城市”。资料图片
李光耀曾说,“在我推行过的所有计划之中,绿化计划的成本效益最高。”
借绿生金,不是一份立竿见影的成绩,而是迈向中心型世界城市的一份“潜绩”。
进化式:
从景观塑造到景观生产率
“如果用10公顷土地做绿化,圆周接触面是1121米,我切成四片,每片2.5公顷,圆周接触面变成2530米,再拉成一条直线,那就增加到33345米。”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杨明忠用一道数学题解析“公园城市”的建设思路。严谨的算法反映新加坡人对每寸土地的珍视,每株植被的渴求。
最初,新加坡提出的“花园城市”侧重于塑造城市花园景观形象,建设“像花园般的城市”。
“不是春季的花海,而是四季常开的花路”,东海岸高速公路的修建是典范之一,游客从机场经这段路进入市区,犹如进入现实版“绿野仙踪”,情不自禁会被两旁茂盛的植被所吸引,这条公路也让远行归来的国民感受到家的温度。
新加坡地处赤道上下5度之间,不受台风影响,主要种植雨树为代表的乔木,配角是灌木,后又引进了三角梅、青龙木、黄花无忧树、澳洲火焰树等景观植被。
新加坡主要种植雨树为代表的乔木,配角是灌木,后来引进景观植物。资料图片
当大规模种植临近尾声,城市整体建设也基本定型,如何最大化利用空间继续绿化行动,一种更精细化的模式开始运用。
通过“线性公园”来打通城市,这种想法即使放在全球范围内也很新。
早在1989年,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就开始与负责排水的部门合作,利用专业技能,将城市排水渠等保留空间转换成2米宽的种有树木的小道,成为自行车道和跑步道,称为“公园连道”。
这项工程持续进行了多年,串联起一个个居民区、大公园与小公园,最终成为一片绿色网络覆盖着这座城市。
这一阶段,“花园城市”俨然在版本迭代,变身“花园里的城市”,建设强调城市功能与花园景观融为一体,居住、工作、生活都置身于花园中。
杨明忠带调研组走访了其中一个项目—碧山公园。
流经碧山公园的加冷河,原先的河岸为水泥铺地,改造后,3公里长的河岸水泥地被敲开,改成自然形态的河岸,沿岸种植着各种植物。
“河岸改过之后,鸟类、昆虫也都回来了,促进了生物多样性。一方面保持河道原有的吸纳雨水的功能,在不下雨的时候,河岸就成为公园里亲水活动的场所。”杨明忠表示。
绿化不再是为装点城市门面,花园城市在于追求绿色、生态,更在创造“景观生产率”,能让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能力最大化,满足经济活动、公众生活等多层次需求。
人才道:
借“好用”自然资源招财引智
城市每增加一分“含绿量”,发展就增加几分“含金量”。
2004年,美国卢卡斯影业有限公司(下称“卢卡斯影业”)计划在亚洲投资开设第一家外资工作室,许多国家向他们抛出“橄榄枝”,出乎众人意料,一个缺乏创意名声的新加坡最后赢得这个投资项目。
之所以选择新加坡,要归功于一个不属于经济考量的因素:树。
花园城市将立体绿化与人才场景有机结合,转化为人才生产力。资料图片
乔治·卢卡斯接受采访时说,“树,属于长远经济的考量因素。早晨时你可以到热带雨林里散步,午夜时分,当你漫步在新加坡植物园,不必担心自己会被抢劫”。
围绕“树”展开的城市绿化规划,让资本原始积累加快推进,至20世纪下旬,新加坡吸引外资数量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。
进入新纪元,全球城市开始转向创新经济,人才竞争力越发成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。
《李光耀回忆录》提到,“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悟透再明显不过的道理:人才是新加坡最珍贵的资源。像新加坡这样一个资源稀少,建国初期只有区区200万人口的弹丸小国,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”
“塔尖”人才因何而聚,同样环境发挥着关键作用,“树”的虹吸效应开始显现。
将城市绿色环境从“好看”转向“好用”,新加坡率先从人们的休闲好去处“公园连道”入手,将曾经的绿道网络升级成为“城市公园连道系统(Park Connector Network)”,推动自然环境进一步融合到城市结构中。
到2030年,新加坡城市公园连道系统建成长达700公里的绿廊网络,连接350多座公园和4个自然保护区,使85%的家庭在400米以内就能找到一个公园。
行驶在新加坡路上情不自禁会被两旁茂盛的植被所吸引。南方+记者 吴冠霖 摄
近年来,广州致力于打造美丽宜居花城,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。当留给城市基础绿化的用地日渐减少,平面绿化方式已不能满足绿美广州的绿化要求时,更多立体绿化的形式提上日程。
突破传统场域,新加坡“公园连道”被应用到城市建筑、工业园区中,将立体绿化与人才场景有机结合,转化为人才生产力。
在形似履带车的第四代工业园纬壹科技城,每一层都被植被环绕,推门见绿,员工可以绕着“履带”在办公空间垂直散步、跑步,落户园区的卢卡斯影业工作室员工中60%—70%都是外国人;华尔街风云人物、国际投资家吉姆·罗杰斯也因钟情园林绿化,携全家定居新加坡……
新职业也在新环境中被创造出来。新加坡是全球三个拥有“树木医生”职业的国家之一,通过专业培训上岗,注重科研技术运用,在花园城市建设中发挥智力支撑。
人才“含金量”正逐年攀升,截至2024年,新加坡总人口结构中共364万名公民、246万名非公民,相当于每3个人中有1个外国人,他们共同推动新加坡经济蓬勃发展。
新探索:
推动经济社会全链条绿色变革
1971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会议上明确,要从生态学的角度用综合生态方法来规划建设城市,全球城市“变绿”的号角就此吹响。
新的绿色实践,是可持续的。
曾经,荷兰阿姆斯特丹是个人口密度高、交通拥堵、工业和航运污染排放严峻的“问题城市”。通过充分治理水、利用水到“与水共生”,当地的Energy Dock项目在阿姆斯特丹港口的73个靠岸电站配备电源接入口,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,实现内河绿色航运。
作为老牌工业城市,德国慕尼黑大力调整产业机构,转变能源策略,建设多个阳光发电厂、水力发电厂,全面淘汰核电,大幅提升城市绿化率,已跻身成为“全球最宜居城市”。
工业绿色化进程的加速,推进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调整升级,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,形成绿色生产力,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。
如今,以电动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为代表的“新三样”成为中国新的出口增长点。作为绿色“生力军”,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,也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绿色发展,也是“花园城市”背后的核心逻辑,城市建设应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发展,形成全社会生态文明的基础共识,创新绿色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。
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绿色转型。资料图片
例如,通过打造美好市政和安全防灾体系、构建通山达海、贯江融城的生态网络、建设城园融合的全域公园城市、争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锋等关键措施,实现城绿共融善治理。
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蓝图中,国内已出现众多新探索——
北京打破行政区域的局限,指向实现京津冀生态协同,构建以首都为核心、生态良好、和谐宜居的世界级城市集群;厦门依傍大海建造城市绿地和湿地公园,推进海域污染治理;杭州突出城市绿地系统养护管理,实施“美化家园工程”;广州促进生产、生活、生态全系统减碳增汇,实施“酷城”行动,打造全球碳金融中心……
突出绿色空间服务效能,融合高端产业、美学价值和公共服务,实现从“绿化指标”向“人本感受”的转变。系列绿色行动背后,决定着一座城市所能抵达的世界级高度。
相比之下,新加坡走得更前,2020年转型向“大自然里的城市”,强调城市功能与花园景观融为一体,居住、工作、生活都置身于自然环境中,城市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充分融入人居生活空间。
海洋城市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保护。资料图片
从根本上看,绿色生产力才是花园城市的核心竞争力,把握住这一点,海洋城市将会迎来发展良机。
统筹:李鹏程
撰文:吴冠霖
设计:钟冠婷
调研组:龚晶 李鹏程 黄楚旋 吴冠霖 洪钰敏
策划:林焕辉 龚晶 陈思勤
股票配资网平台网址